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研究

自治区人才项目任务书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0 栏目:课题研究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2569 【公开】


项目名称:“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团队培育

项目编号:XXHC2021233

归口管理单位:青铜峡市教育局信息化管理中心

组织申报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项目实施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王瑞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写 说 明

 

    一、本任务书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申报书》内容填写,组织申报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分级审核。

二、密级由承担单位提出,按有关保密规定,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三、任务书文本需采用A3纸正反打印装订,表格中一律用小四号仿宋字体填写,必须每份签章(含骑缝章)

四、单位名称需填写标准全称,地址及电话等联系方式要准确无误。

五、本表一式三份,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申报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各留存一份。

 

 

 

 

 

 

 


一、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团队培育

项目资金

(万元)

资金总额

自筹资金

立项批复资金

1.092

0.292

0.8

项目起止时间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批复立项文件

自治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骨干培训项目第一批培养对象立项名单的通知

归口管理部门

青铜峡市教育局

主管处室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青铜峡市教育局信息化管理中心

乔晓军

18909531203

组织申报单位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周建华

13995432544

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周建华

13995432544

单位地址

青铜峡市利民东街嘉宝路西侧

二、项目实施背景、目的、意义

实施背景:2014年青铜峡市开始建设和应用“三通两平台”,我校率先在全市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2018年我们依托宁夏教育云 “人人通”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和云校家APP,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的操作,借助教科研团队和课题引领,深化研讨,不断实践,在应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构建了“互联网+教育”的“三学”教学模式。2019年又在此基础上,通过青铜峡市教研室小学语文课程社区主持人、特级教师任菊莲老师和银川西夏区十二小“西夏合作社”成员共同引领,进一步升华“三学”模式,将“三学”模式提升为“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先学后教为主要形态,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2016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自治区信息化应用”示范校;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   同年,被命名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2019年被命名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百所标杆校。2018年10月18日,我校承担了第一期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任务,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00余名校长参加了培训,我校有3节“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课进行了现场展示。

目的:

1.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促进“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2.通过团队合作,专家引领,进一步完善“三学五环”教学模式,提升模式品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3.在原有基础上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打造为青铜峡市的品牌教学模式。

意义:“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就是通过3个教学流程(课前推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5个教学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答疑解惑;智能检测,强化巩固;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实现   “1”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落实 “4”大目标(大胆质疑、大胆说话、大声说话、大段说话);抓住   “5”大素养(创新素养、合作素养、情感素养、信息素养和个性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与质量。我们利用人人通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和云校家APP,宁教云平台中的软件,数字教材平台中的资源,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操作,以先学后教为主要形态,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拟解决的问题:

1.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究,解决“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中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缺乏深度的问题。

2.通过理论指导,课堂实践,解决“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在“专递课堂”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

3.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落实在各个学科中。

4.通过实践,解决“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如何与“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有机结合的问题。

5.通过研究,解决“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

实施内容:

    1.成立“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团队研究小组。根据学校各学科教学人员配备情况、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抽调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确定团队研究人员,明确分工,召开研究专题会议,商讨研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2.以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学科为研究团队,开展“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将团队以学科分成小组,各组抽调精兵强将,依托第六届基础教育课题和“十四五”规划“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组成以“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为主的专业研究团队,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和提升“三学五环”教学模式。

3.以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为主阵地,研究在课前环节如何推学;课中环节如何探学,课中怎样有效落实“合作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后环节如何助学。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没有出台之前,我们利用人人通平台的云校家APP,将新授内容的微课、课件、导学案等资源发送至学生手机端,让学生提前自学,课中借助教学助手和平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自学中的疑难困惑,课后将重难点知识的视频微课和疑难问题的解答视频发送给学生,帮助学困生再次学习。现在,由于受“五项管理”和“双减”的影响,我们要改进方法,课前将导学案打印出来发到学生手中。课后优化作业设置,帮助学生学习。

    4.在“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中,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所精准帮扶学校,渗透到每个学科中。2020年11月,为落实“国培计划(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地区‘一对一’小学学段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安排下,我校与隆德县观庄中心小学、联财中心小学、张程中心小学结成了“一对一”精准帮扶教学联盟,利用“一拖一”、“一拖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在线送课,在送课期间,我们也要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推广到被帮扶学校。

5.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将课前推学落实到教学之中,使课后助学发挥更佳效果。“五项管理”规定不准学生使用手机,不准教师在手机端为学生布置作业,“双减”要求控制学生的作业量,面对诸多新问题,给“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下一步,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如何落实“三学五环”的课前推学和课后助学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6.形成科学合理的“三学五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自治区教育厅“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指导,优化我校“三学五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评价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同时使评价成为教师月度考核、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7.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案例的撰写和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以第六届基础教育课题和“十四五”规划“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为契机,巩固已立项和开题课题,加强研究。依托中央电教馆每年组织的精品课遴选活动和自治区教育厅每年组织的“互联网+教育”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开展的各类教学竞赛和评选活动,积极在国内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8.总结典型应用案例,宣传优秀教学课例,提炼有效经验做法,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通过“三学五环”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探索出适应当教育教学政策,符合当前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摸索出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教科研团队,帮助学校各学科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能使“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发挥课前、课中、课后的作用,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一方面促进“十四五”规划“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一对一”精准帮扶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做好课题中期实验成果汇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通过“一拖一”、“一拖二”的形式推广到被帮扶学校,提高被帮扶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被帮扶学校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被帮扶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

3.通过“三学五环”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杜绝教师利用手机布置作业,真正让学生远离手机。

4.运用多种平台和教学软件,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线上学习。如: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宁教云平台、数字教材平台中的优质资源解决“三学五环”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中资源匮乏的问题;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利用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希沃备课助手、宁教云APP等功能穿插在课中探学环节中,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通过把“智慧课堂”与“三学五环”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导学案发送到学生平板端,使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发挥平板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作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快速了解到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项目实施进度、时间节点

本项目研究周期为12个月,自2022年1月开始实施,到202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完成。

1.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

1成立团队研究小组。根据学科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学科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团队人员,明确分工,召开专题会议,商讨研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2)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组织小组成员研究学习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研究培训。

(3)召集小组成员分析原有   “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问题进行梳理。

(4)聘请教研室专家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指导,结合现有模式开展第一次交流研讨活动,针对现有模式运行情况请专家提出改进意见。

(5)结合现行模式应用情况,组织开展师生、家长问卷调查,调查了解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满意度。

2.实施阶段(2022年3月——2022年10月)

(1)加强对研究团队成员的管理,坚持将“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严格按照模式标准备课、上课,课后及时反思,认真总结。

(2)利用每周的大型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公开课教研活动,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集中交流研讨“三学五环”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便于改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模式。

(3)第二次聘请教研室专家到校指导“三学五环”教学模式的改进情况,组织团队小组成员与专家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4)充分利用“专递课堂”将改进后的教学模式与被帮扶学校共享,借助“名师课堂”与被帮扶学校师生共同开展“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观摩课教研活动。

(5)结合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与被帮扶学校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对象,在送课过程中帮助新入职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应用“三学五环”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6)组织开展全校性的“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优质课大赛,邀请教研室专家担任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7)开展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如何落实“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交流研讨活动。

(8)结合“三学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撰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一对一”精准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报告。

3.总结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1)组织团队小组成员凝练项目实施经验,撰写模式论文,积极投稿发表论文。

(2)制作专题宣传片,在学校机构空间、宁教云平台、学校门口电子屏、“泛在”学习终端进行宣传,联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3)评选优秀研究课例、优秀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收集优秀报告论文。

(4)团队研究小组收集整理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完成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组对“互联网+合作学习”“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团队培育项目进行评估,完成评估报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资金支出明细(含自筹资金和申请资金)

项目预算资金1.092万元。其中项目资金0.8万元,自筹资金0.292万元。

具体如下:

1.邀请教研室专家把脉诊断,培训指导:0.48万元

组织举办2期培训,培训不少于20人。具体如下:

专家培训费: 1000元/人×2人×2期=0.4万元

资料费(培训笔记、文件袋、笔):2期×20元/人×20人=0.08万元

2.团队成员外出调研差旅费;0.48万元

主要用于团队成员到被帮扶学校调研和开展教研活动所产生的餐饮、交通等费用,报销标准按《青铜峡市教育系统差旅费报销办法》执行。   160元/天/人×15人×2天=0.48万元

3.课堂教学大赛奖励费用:0.132万元

主要用于开展“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优质课大赛产生的表彰奖励费用,奖励标准按照《青铜峡市第五小学奖惩办法》执行。

一等奖(语数英每科1人):100元×3人=0.03万元

二等奖(语数英每科2人):80元×6人=0.048万元

三等奖(语数英每科3人):60元×9人=0.054万元

 

六、项目实施单位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七、组织申报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八、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