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西吉县第一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课题研讨>内容详情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发布时间: 2018-05-18 11:37 发布单位: 西吉县第一小学 浏览量: 2718 【公开】

西吉县第一小学 孙丽春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中模式单一 ——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须大力革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改革学科课程的方向和着力点,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较好的实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教学法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包括指导学生预习、问题教学、设问学习与简洁转新四个步骤。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设问,好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艺术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语文课堂中模式单一 ——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须大力革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学科课程的方向和着力点,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较好的实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教学法就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学习,简洁转新四个步骤。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在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对设问法的精辟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甚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可见,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提问法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法。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提问的使用已明显提高,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已掌握知识更加巩固。可见,课堂提问对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上课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容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吸引。这时,富有技巧的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将无意注意转换成为有意注意,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因课文是学生在上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一些学生不爱听、不爱记,也就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你童年时,发生过什么趣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然后深入课文,展开讨论学习,最终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在体悟过程中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实词。

2、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育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生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和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能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凝惑之情,困惑之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顺利的解决问题。如说明文《叫三声夸克》的教学,因为文中的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接受,我们就可以这样设问: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什么是夸克?如此一问,就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便敢想敢说。

3、富有技巧的提问能使学生展开定向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富有技巧的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按“启动——定向­——收抡”的模式进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的一句话:“老山界是我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难”表现在什么地方?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困难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深入课文,辅以师生之间积极主动的讨论,展开定向思维,学生就会水到渠成的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4、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育方法的称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富有技巧的提问,能给学生指明清晰地思路,并引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的深入到课文中去。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景,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污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在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反驳两相的比较分析,总结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想出反驳楚王的办法,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也同时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创新。

5、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教师富有技巧的提问,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点,使整个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同时,它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作出一定的评价,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巴金的《繁星》时针对“朗读体会,品味语言”这个环节时,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找出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谈谈这些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星星对我眨眼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它们要小声说话?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星星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本文的重点,体会巴金看繁星的感受及文章深邃的意境。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不但对教师组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性,掌握提问的基本原则,使课堂提问更加科学有效并富有艺术韵味。

1、坚持新颖性原则,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新奇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新颖性,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而感到愉快。而对于“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在教学中则宜少问为妙。

2、坚持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保证其难易适中。那么,怎样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笔者认为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 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如既有的知识积累和阅读、口头表达等能力,为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做好铺垫。防止问题过大、过深、过难或者过小、过浅、过易的现象出现,使提出的问题恰到好处,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状态。

3、坚持适宜性原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提问,常常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问题。即使是一个大问题,也会生出若干个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中一个一个的提出来,形成教学思维链,环环相扣。问题的提出,就好像带领学生登山,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因此,教师除了应该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教学要求的需要,精挑细选问题,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使所提问题达到相互促进、兼容并举的目标。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即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神圣天职。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以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能盯住几个尖子生,忽略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抓住点又顾及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以表扬鼓励为主。

5、坚持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原则就是教师的提问不能单纯的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问,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联想与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想象、创造,从而扩展知识领域。如在《最后一课》时,可以提问:“小费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归纳总结。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呢?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景,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污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在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反驳两相的比较分析,总结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凝于无凝,平中出奇。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凝的境地,教师就要善于激凝,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人意,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在教学巴金的《繁星》时针对“朗读体会,品味语言”这个环节时,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找出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谈谈这些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星星对我眨眼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它们要小声说话?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星星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本文的重点,体会巴金看繁星的感受及文章深邃的意境。又如教《济南的冬天》时,可以问: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提问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最终又明白了作者通过对冬天的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特点相对比,以此烘托出济南冬天响亮、温情的特点,这是曲折行文的一种写法,同时强调作者那细腻的体察,对生活入微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3、利用事物间的矛盾,激发凝问。对立的事物都是相互排斥的,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紧紧地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对比学习的手法,既形象又直观。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为什么又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又打了呢?又如《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这么两句话:“小玉米,玉米渣,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个够,不愿放下筷子,”教师可以提出:既然是“舍不得吃”,却又怎么“吃起来没个够”,两者是否矛盾,这一问题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学生通过思考会明白之所以:“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俭约及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这种写法即使人感到真实可爱,有富于情趣。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句子,就能加深对课文的深深体会与理解。

  4、化难为易,深题浅问。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对其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的一句话:“老山界是我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难”表现在什么地方?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困难的?又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而过于刻意追求简单又会是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有效激发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数字概括他对那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那种人?(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词是那句?你是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出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相邻,胡屠夫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比较容易的理解当时社会的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5、由此及彼,直题曲问。现行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而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教学应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细心讨论与思考。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如果直接问:文中描写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又认识到学生的多层次性,“自问群答案”。如果采用“曲问法”,假设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来当导游。又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以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原在学习环境、教课先生、学习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配合观念,积极寻找答案。

6、多层设问,化整为零。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顺藤摸爪,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实质。比如在理解《松鼠》一文的语言特点时,可以抓住文中所说明的对象——松鼠,设计几个小问题:(1)全文按总—分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松鼠哪方面的内容?(2)在介绍它漂亮的形体时,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怎样说明?(3)这的习性、动作及筑窝又是如何说明的?学生通过课文就会找出答案,从中也归纳出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又如何在引导学生理解《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主旨时,也可以利用多层设问,化整为零的方法来设计问题。当然有,上述课堂提问的艺术并非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一堂课并非只是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更多的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整体综合应用,既运用于学生个体的思维特点,又为“解疑答惑”提些多角度与多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对问题教学法有更深的理解,努力掌握,灵活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是关键所在。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推动个体茁壮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成效。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