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教务管理教学总结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创新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12-16 17:23 栏目:教学总结 发布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点击量:900 【公开】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创新情感的培养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齐俊玲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需要创新情感教育培养: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情感教育培养,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真实情感和感悟而有所成长和发展,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达成新教育改革需求下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情感品性的需要,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引能够使学生尚不稳定且尚不成熟的情感转向正确的发展路径上来;再一方面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绝大多数依靠的是人的情商,智力并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创新情感教育培养使学生更能发挥创造,更能培养学生锐意进取地开拓精神,因此,情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名言:“不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灌的教师,无疑是在锤打冰冷的铁。”他的名言启迪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改灌输式为导学式,以有效“激活”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必须“活化”主体,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实践中运用的“导学激趣创新”教学法,实为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途径。      

一、导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才可能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把教师主导地位落实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去。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方向,又规定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它,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才能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制定每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都要化大力气大功夫,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考试说明,结合教材特点,优化知识结构;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 在进行《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户外亲自感受。在户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花草植物,为学生创设花儿草儿都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当微风吹来,花儿草儿迎风招展,这是花儿草儿开心的体现;而当下雨时,花儿草儿浑身都在发抖,这是花儿草儿害怕的表现。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花儿草儿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不应该受到伤害。由此教师引导学生知晓花草植物也是需要爱护的,不能够随意采摘和践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材所传递的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其次.拥有童心——教学设计的基准点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这样,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索,无疑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沃土。     

    二、激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学,才会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成为其创新的内驱力。  

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教学内容,触动情感之弦,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强化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
  利用“探密小分队”的形式,进行校园的参观活动。它的优点是让每位同学都成为这个小分队的成员,增强活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更好的对校园进行观察。

利用动手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还应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点拨。   另外,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要吝啬鼓励表扬,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培养自信。此所谓: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     

三、培养创新思维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      

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

新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1.  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

小学课程《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

口,它所涉及的内容不光具有生活性、也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老人跌倒扶不扶”、“公交车上有小偷你该怎么办”等多种社会现象问题,这种现象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常态,教师对此热点新闻可以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分析原因,从不同的立场对问题进行答案筛选,进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融入生活取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很大一部分的学习和道理是源于生活,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与课本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融合生活与课本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家人关爱我成长》这一课题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让学生学会体贴家人,孝敬长辈,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可以通过“我会干哪些家务”的活动,记录自己的干家务的感悟,通过参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分担父母劳动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懂得生活。经过思辨,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优良的品德。
     3.开展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是一项充满趣味性、哲理性的课堂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趣味课堂活动,简易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向你学习》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关键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展示进行课本教学,比如:“写一写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哪些优点是自己所不具备的”进而进行文章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使得学生明白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使得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继而,启迪学生对自身缺点进行思考和修正。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养成教育。
    总之,思辨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使得学生进行清楚准确、有力的说理教育,在对知识做全方位了解,全面细致的考虑下,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落实《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事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从生活中取材或者趣味课堂等教学手段,打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中,继而提高学生优良的思辨能力,了解科学的思辨策略,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运用“导学激趣创新”教学法,能较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值得我们去探索、实践和研究。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技术运营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客服热线 : 0951-5559291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无     联系邮箱:303965404@qq.com